第211章 风平浪静-《世界中转站》
第(2/3)页
其它零零散散的小股流寇,谁敢来捋横行陕北的王家军的老虎须?
至于鞑子,他们的共主林丹汗被皇太极打败了,本来就矛盾重重的蒙古诸部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彼此攻伐。都快打出肠子了,再加之小冰河的影响,北边的一些活不下去了部落南下寻找优良的草场,就和南边的部落起了冲突。
此时富饶的河套平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各个部落为了争夺草场水源相互攻伐。又没有一个实力强大能压服所有部落的人将他们的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即南下入关劫掠,所以说河套还得乱一阵子,直到人死得差不多才会停下,暂时他们是无暇南下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等他们解决了内部矛盾想南下的时候,明国却因为饥荒的影响,陕北地区的人差不多跑光了,只剩下一片白地,抢不到东西的蒙古诸部只能投奔后金。
至于官军那边,三路大军被全歼的消息也就是在前不久才传回京城的。比王志还年轻一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一向勤俭的他这回摔了一套下面上贡的上等茶具。
提议剿贼的兵部尚书梁梃栋当即被抄家下狱,至于三路大军的统帅,因为王志这边没有散布俘虏名单,所有朝廷方面也不知道他们是战死了还是被俘了,为了朝廷的颜面一律对外宣称战死了,按照人死灯灭的潜规则,可以找一个死人背锅,但不能找一群死人背锅,所以败兵的锅在各方势力协调磋商了好几天后。被丢到了三路大军明面上的总管杨鹤身上,于是一个指挥不力致使三军败溃、太原失手的罪名就按到杨鹤头上了,纵使那时他还在赴任的路上。
败军之罪的锅丢出去了,崇祯也只是轻松了一点。依旧不是很开心,锅虽然丢出去了,但是陕贼还在,这么一股强大的强贼,不处理掉,他晚上睡都睡不安稳。
于是崇祯就把这个议题拿到朝会上了。
大臣们群情激愤,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打。
没人敢说议和,因为王志是汉人,他的王家军是汉人政权,目前还只是反贼,但一旦与其议和,就表明承认了其地位,给了其当皇帝的正统性。所以对待外族,可以议和,对待汉人政权,绝对不能议和,至少不能在明面上议和。
有提议说召集天下强军讨贼的;有提议说调集关宁军进关剿贼的;还有提议说发缴痛斥贼寇,让陕北人民起来反对他们的;也有提议说用分化之计收买贼酋手下他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大将的。
前面两条用兵强推的建议行不通,因为如今明王朝最精锐的军队都在九边,连陕西、陕西和辽东的边军都被打败了,哪里还有强军呢,这个世界的山东没有穿越者,没有天下无敌的山东军,而且如果把军队都派去讨伐陕贼了,当地的治安如何解决呢?而且军费从哪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