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张角羽化黄巾平-《东吴之孙策》


    第(3/3)页

    “简直荒谬!”朱儁毫不留情的当头棒喝,斥得好心劝谏的三人颜面全无。个个面红耳赤,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面对朱儁尖锐的目光,唯有孙坚凛然上前,周围拦之不及。

    “将军,自古有律,降者不杀。若能收拢散卒,丰衣足食,汇成一军,进可讨四方乱贼,退可休整部卒、安抚余孽,自可为朝廷效力。况张角作乱,一人之过,罪不及众,此皆为大汉子民,杀之不义啊!”

    呵,还真有不知死活的啊!若是别人,朱儁早令左右拖出去砍了。而这孙坚,骁勇善战,在江东素有威望,况且出于同乡,又是他一手提拔的,朱儁重其耿直忠义,早将他视作自己的心腹。此次攻打宛城,若不是他身先士卒,当先破城,只怕一时半会儿城还真难破,不知还要死多少人。正想乘此机向朝廷表奏孙坚功绩,等待升官,又怎会舍得杀之而令天下寒心。

    “宛城新得,民心不稳。黄巾之数胜吾军数倍,若不屠之,早晚生乱,到时谁来当罪!”朱儁大声呵斥,说的义正词严,无人敢对:“乱世用重典,今若收降,如何示众,大汉朝廷何在,天子威严何在!民利则为贼,无利则乞降,这样谁没事都可以起来造一造反,那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

    于是宛城屠城三日,数万黄巾皆被弑杀。一时城内尸山血海,人影俱灭,惨不忍睹。天下为之震动。

    麻木地看着眼前如同炼狱的空城,孙坚心如死灰,当年想要济世安民、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竟也觉得如此遥不可及。

    “可怜我孙文台一世英名啊!”孙坚仰天恸哭。本以为虽然十常侍当权,尚有何进、朱儁等义士与之抗衡。可如今看来,他们却是一蛇一鼠、半斤八两罢了。大汉,靠这些人,又还能撑得了多久?凄凉与失望,不断地在心头翻涌。

    ……

    颍川既平。朱儁报捷,朝廷大喜,升朱儁为安东将军,升孙坚为别部司马,各赏金银百两,绸缎数十匹。

    第二天,孙坚领着随自己出征的江东子弟,挂印而去。

    其后,皇甫嵩于仓亭大破卜己,屠杀七千余人。张角连战不捷,忧郁成疾、终于病死于军中。张角一死,黄巾遂乱,各自为战。

    时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左风者,灵帝近侍小黄门,与张让本为一丘之貉。人多劝卢植贿赂他,卢植以百姓水生火热大义斥驳。左丰挟恨,诬告灵帝卢植高垒不战,惰慢军心。灵帝大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植兵,以囚车徵卢植回京问罪。天下士人闻之,莫不扼腕心寒。

    十月,皇甫嵩于广宗大破黄巾,杀三万,斩张梁。十一月,又于曲阳斩张宝,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遂平息。

    自战乱起,长达九个月,终于平定。此时的大汉已是遍地狼烟,残垣断壁,暮气沉沉。

    窃物者为贼,窃国者是为雄。

    张角,作为名赫一时的农民起义领袖,起义第一人。能以微末之身,看准时机,风云而起,转眼一呼百应,虽有偏弊,终致功败垂成,亦不失为一时英豪。与秦末陈胜、吴广相得益彰,共为世人称道。

    黄天虽灭,余势尤存,其后天下瞻仰效仿者不计其数。而曾经辉煌百年的大汉王朝,也终于自此走向没落。

    未几,常山张牛角、张燕,凉州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皆效仿张角,纷纷起兵响应黄巾。刚得喘息的大汉,自此战乱不绝,只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罢了。

    天下,再次陷入了水生火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