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张角羽化黄巾平-《东吴之孙策》


    第(2/3)页

    “东、北城外是‘朱’字旗号,是朱儁的兵马。只有西城,没有旗帜,不过依敌军士卒衣甲看来,是孙坚的军队无疑!”

    张曼成冷笑:“孙坚小儿,竟敢小瞧俺们黄巾。来人,随俺去西城!”

    --------------------------

    西城外。

    金器碰撞,檑木滚落。人声哀嚎,此起彼伏;血染长空,场面悲壮。

    冰冷的武器刺进柔软的身体,鲜血喷涌。熊熊烈火,无情地灼烧着整个城墙。可悍不畏死的士卒,只凭着一股怒气,义无反顾地向锐利的刀剑上挺去。然后,犹如雨点一般,一个个轰然坠地。凄惨之状,震撼人心。

    朱治一声又一声的呐喊、呵斥,浑身溅满了士卒的鲜血。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悲愤交加。没有人可以否认一位将军对于士卒的珍爱。

    兵士越来越少,可敌城上人头涌动,无穷无尽。朱治夺过一把云梯,灵活地躲避城楼上的箭石,当先登上城墙。劈剑砍翻两名杀来的敌兵,朱治孤身入敌,双眼血红,愈战愈勇。

    黄巾军队中正在指挥作战的张曼成瞧见,大怒,持刀来战。

    朱治瞅见,见他威怒体硕,已知他是这黄巾军队里的头目。深明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杀了他,黄巾不攻自乱。也是年少无畏,朱治甩开双腿,孤身杀进黄巾军中。

    刀锋相触,二人各退一步,这是搏斗的双方试探对方力气的惯用手段。

    “臭小子,力气不小!”本以为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没想到倒还有些棘手。张曼成龇牙凶厉,嘴角却露出嗜血的可怖笑容。在黄巾中他本就是以力大出名,而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一战的对手,更是激起了他的战斗欲望。

    这般,二人你来我往,又斗了几回合,却是旗鼓相当、胜负难分。

    张曼成越战越勇,连呼爽快。可朱治却心急如焚,周围的黄巾越拢越多,杀之不尽。而己方的将士,死一个少一个,多一分钟,就少一分胜算,最后以致输掉整场战争。

    临危受命,我朱治岂能坐失立功扬名之机!

    锋利的刀锋呼啸而来,本来笃定朱治会躲闪的张曼成,却吃惊地发现他挺身撞了上去!

    就是这个时候!乘张曼成愣神,朱治迅捷地翻刀奋力横砍。头颅飞起,鲜血四溅,那双圆睁的眼睛,写满了惊骇与不甘。未及反应,张曼成已是身首异处。

    一把抽出插在身体里的长刀,鲜血喷涌,朱治视若不见,连砍翻数人,大喊:“贼将已死,建功立业,便在今日!”宛城楼上,双手持刀的朱治犹如一尊浴血战魔,秋风横扫,无人能敌,黄巾无不望风求降。

    见主将亲冒矢石,当先入城,士卒大受鼓舞,高呼杀贼立功,纷纷紧随其后。黄巾先失波才,又亡张曼成,一时群龙无首,顿时大乱。宛城遂破,城门大开。

    早率大军在城外不远处等候的孙坚,见朱治的勇迹,环顾左右感叹道:“真乃勇士,吾惜不早觉!”遂领大军冲杀进去。

    骑兵重甲,如进羊群,黄巾哪里能敌,四散溃败。

    西门既破,余朱儁也轻易攻入,三面夹击,黄巾作鸟兽散,尽数乞降。

    不同于娇生惯养的士族子弟,黄巾中的人,大多是受剥削受欺压的农民阶级,所以他们起义,往往能一呼百应。同时,他们更喜欢见风使舵,贪生怕死,得势后又会安于享乐,目光短浅,没有远志。一见势败,往往还没有开战,就已经望风而降了。

    黄巾投降,考虑到人数众多,同时司州尚有数十万黄巾作乱,正需要安抚民心,于是孙坚与颍川太守徐璆、奋武将军秦颉一致认为应该赦免他们的罪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