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席江侧叔侄谈心-《东吴之孙策》
第(2/3)页
烛火摇曳,影子随之忽明忽暗。不知哪里吹来的一阵风,房间霎时漆黑一片。
假寐的孙策缓缓睁开了眼睛,浑身伤痕,本该坐立不安、辗转反侧,可他硬是咬牙躺在床上几个时辰。雪亮透彻的眼眸,凝视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哎呀,你干什么,孩子们还在睡觉呢!”
突兀的娇斥。年岁尚幼的孙策,脸颊酡红,立马闭上了眼睛。好似如此就听不见了。
阳光明媚,芳草青青,几缕微风,湖面上粼粼波光。
落寞的身影,孙策坐在岸边,晃荡着双腿。左右顾望,随手捡起一块扁石,斜身将它飞出去。
微波荡漾,石子在河面上打了三个漂,无声沉落。
“好手法!”身后传来拍掌声。
“叔父!”孙策惊奇,来人正是父亲的三弟、自己的从父孙静。
孙静点头,仰头呼了一口气,却也坐到了孙策的旁边。大张着双腿,丝毫没有之前的长者姿态和将军威风。
“昨日的事……”孙静吞吐。
“已经没事了!我不怪父亲大人,也不怪叔父您!”不待他辩解,孙策打断了他的话。
“那就好,那就好!”孙静呵呵点头。“其实吧,叔父理解你,可站在你父亲的位置上,他也是为你好!”
“我知道的。”
孙静看了孙策一眼,暗自叹息。自己这个侄子他最清楚,自强自尊,跟他那个父亲如出一辙,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见他目光散漫,心神不宁,知道多说无益,孙静也适可而止。
“策儿啊,你也不小了,男人嘛,总该学一身本领,或读经研学,勤政为民;或习武强身,驰骋疆场。此无非博一个功名利禄,名传千史。观你之前所作所为,在加上你的为人秉性,我们几个叔伯与你的父亲商量后,觉得你在习武带兵方面很有天赋,所以我们一致决定这几日就教你练武,还有行军打仗之道!”
“真的!”孙策欢呼雀跃,喜不自禁。要知道,从自己知事以来,父亲就一直不许自己学武,也没有人敢教自己。父亲家教甚严,俨然将它看做自己的另一个军营行帐。在旁人看来,这是护犊情深,可出身武将世家,眼看着一个个同龄人都闯出了名堂,这让自尊好强的孙策如何忍耐。自己也曾向父亲提过请求,无不被劈头驳斥。所以每次听说操练士卒,他都会跑过去偷师学艺。不过这终究是些小打小闹、偷鸡摸狗的勾当,学不到大用处。
没想到,经此一事,他居然同意了。难道,是因为昨晚母亲的百般求情?
“会是谁来教我呢?程叔?”孙策臆断着,随之摇头,“不可能,程叔虽然武艺好,可常伴父亲左右,又为父亲处理大小琐事,父亲离不开他。虬髯公叔叔?啊~不要啊,除了父亲,就他最凶了。”虬髯公即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善使铁鞭,『虎之猛将』之一。东汉时代,鞭虽是十八般兵器之一,却少有人用它领军作战,一则其柔韧难控,非炉火纯青的手法不能制,伤人不成反自伤;再则比武卖艺不必沙场生死,鞭伤人易杀人难。
黄盖家中贫寒,却常负薪自励,自学文武,被举孝廉,可谓传奇。早年在郡中做过官吏,后来孙坚起兵,黄盖见天下大乱,义兵四起,心有大志的他,又见孙坚肃兵爱民,便孤身来投。孙坚见他相貌魁梧,武艺非凡,大喜,用为属将,令他训练士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