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学馆建立之后,当地的百姓不仅没有半点不适,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很多人当时就将自家孩童送去蒙学,场面一时非常热闹。 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越发让高庆认定,科举之事绝非那位冠军侯、征北将军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许久的计划,一旦能借此成事,甚至成为典型,必定有很大的好处,甚至一举反超高并,都未必不能可能。 所以在从学馆得了一些书册后,高庆就时常研读。 书册之中写的,就是这次科举可能考到的东西。 高庆研读了几日,马上就感觉到里面不简单,很多东西过去他也曾经接触过——都是那位征北将军的学说,也就是民间所传的“陈学”。 “现在看来,陈学是要大行其道了,至少在北地是难以避开了,不过我观这些书册上的陈学,和过去所见的陈氏文集、大典,乃至几篇文章比起来,都有一些不同,似乎更加偏向于百家工学,而非那天下至理。” 这般想着,其实高庆心中有些不喜,只是他却知道这事科举的敲门砖,于是不得不学之。 只是,与此同时,在那并州兵营之中,高庆的同族之人高并拿到了这些书册之后,却是如获至宝。 “这些才是有用之言,先前大典也好、文集也罢,虽然微言大义,说的是万世不易的道理,能开心胸,能定志向,但却无法让普通人也得指点,但现在这几本科举之言,说的却是人人皆能用得上的道理。” 他翻看了一夜,越发爱不释手,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让军中文人誊写出来,打算再全军宣扬。 至此,这陈学的脉络,渐渐分明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