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初登龙口-《凤穿残汉》


    第(3/3)页

    孙权点了点头道,“权也知此等机密东莱不会轻易外泄。只是眼见蔡安贞能以盐引招商屯田,权实在是羡慕不已。”

    其实东吴方面一早便知东莱盐的产量绝冠天下远销九州,并为蔡吉换取了大量的粮食。作为产盐大郡的吴郡自然也有心照葫芦画瓢,学习蔡吉用盐换取粮食、武器等货品以扩充军备。于是在张昭等人的主持下,东吴不仅定下了盐铁专卖之策。还在吴郡沿海开设了数家盐场。可这些盐场的产盐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加之熬盐本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已经有数位东吴名士斥责盐场劳民伤财。此刻见到东莱能轻松出盐,还能支持蔡吉玩出盐屯等花样,这让孙权等人怎能不羡慕不嫉妒。

    不过羡慕嫉妒之余,龙口商贾云集的景象也激起了孙权向蔡吉学习的决心。却见他收起羡慕的神情,转而以坚定地口吻轻声宣布道,“子敬,大汉积弱至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蔡氏却能在五六年间。一扫弊病,令青、徐两州恢复民生。此番若能习得齐法归吴。权便不妄此行矣。”

    “公子言之有理。青、徐、扬三州皆邻海而居,辖有盐粮之利。齐法既能令青、徐两州回复声息,定然也可在吴地适用。一但江东享有海盐之利,又何惧曹操威胁。”鲁肃颔附和。

    出身江淮士族的鲁肃同许多南方士人一样,心中始终都有一个“鼎峙说”的情节存在,即联合扬、荆、益三州之力对抗整个中原。深究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战国时代隶属楚国,与中原诸国在文化上存有一定的隔劾。故而当初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如今汉室势微,眼看中央集权郡县制已无法维持,也就难怪南方的士人会鼓吹起以分封制为基础的鼎峙说了。

    而在诸多鼎峙说的变异版本中最合乎鲁肃脾胃的莫过于周瑜的二分天下。在鲁肃眼中曹操就像是当初挟持楚王的项羽。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实力尚弱的孙氏应将统一长江以北作为要目标,并在鼎足江东,西伐荆之余,静观中原之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孙氏要能经略好江东这块根基。所以鲁肃十分欣赏孙权这种敢于正视对手所长,又肯虚心求学的作风。

    不过相比在酒肆中侃侃而谈的孙权与鲁肃,一旁的负责他们安全的吴将凌操却始终保持着警惕。此人乃吴郡豪侠,在孙策锋起淮南时举兵相投,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因此深受孙策气重。历史上的凌操本该在孙权征黄祖之战中被锦帆贼甘宁射杀。不过由于蔡吉的乱入,孙策没死于暗杀,黄祖提前被灭。凌操不仅好好地活着同甘宁成了同僚,这次还被派来保护孙权周全。当然凌操身手再好也不想在他人的地盘上横生事端。毕竟蔡吉是曹操的准儿媳,双方又是盟友。所以当听到鲁肃说“何惧曹操威胁”之时,凌操赶紧向鲁肃小声提醒道,“子敬先生,此地人多嘴杂,小心暴露身份!”

    鲁肃却不以为然地举杯笑道,“人多嘴杂又如何?暴露身份又如何?”

    孙权听出鲁肃似乎话外有话,便探身问道,“子敬的意思是?”

    “公子要学齐法,不入虎穴又焉得虎子?”鲁肃悠然品了口酒道。

    “子敬是要权拜会蔡安贞?”孙权略带迟疑地想了想后,连连摇头道,“怕是权就算见了蔡安贞本人,对方也不见得会如实相告。”

    鲁肃听罢孙权所言,搁下耳杯笑道,“公子有心探究齐法,眼前便有捷径,又何须拜见齐侯。”

    “哦,是何捷径?”孙权急问道。

    鲁肃沾着水酒在案上写了六个字,“讲武堂,尊经阁……小剧场时间:

    权仔:子敬,齐侯不教伦家肿么办?

    鲁肃:公子可走捷径。

    权仔:讨厌~~~伦家不素随便滴银啦~~~

    鲁肃:—_—|||(未完待续)RQ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