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猫鬼传奇(10)——策略-《超侠寻宋记》


    第(2/3)页

    等到了御书房,李宪低声道:“官家等着您呢!没旁人。”

    王广渊走进御书房,只见皇帝正在批阅奏折,身旁有位容貌清秀的女官,正在为他研墨。那女子身穿一件绯红云锦上衫,配着同色的百褶罗裙,这是正八品女官的服侍。因为是深秋早晚寒凉,上衣外面又罩着一件滚白貉子毛的暗红蚕锦细纹褙子,那领口处和腰带上,缀着几粒晶莹圆润足有拇指肚儿大小的的南海珍珠。那雪白的珠子一颗颗点缀在簇新的缎子面儿上,显得十分惹眼。她头上的点翠金钗与衣衫上的珍珠,在烛火的照应下交相辉映,越衬得女子富贵典雅。

    王广渊心里叹道:她身上这件缀珍珠的褙子和那金钗可不是普通女官的俸禄能置办得起的,倒像是御赐之物。想想刚才李宪的话,好一句“没旁人”,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女子窈窕玲珑的身段,娇媚动人的面容,真可谓红袖添香,正是男子梦寐以求的良人。只可惜进了这深宫,这样的姿容恐怕难逃被纳入后宫的命运。

    皇帝听到动静,抬头一看,立刻露出喜悦之色!

    “微臣见过官家!”

    “快赐座!”

    据说宋以前,大臣在御书房面见君王都是坐着的。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时,他总觉得臣子们坐着与君主说话,一副闲散模样成何体统,这样也有失君威。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与“杯酒释兵权”异曲同工的法子。他一次性请了几位老眼昏花的老功臣来,在跟他们商量事情的时候,专门拿出一张地图摆在御案上。几位老大臣看不清楚,只得哆哆嗦嗦地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御案前看那地图。赵匡胤早早就安排了一批手脚麻利的内侍躲在廊柱后面。等大臣们一起身,这些内侍就把椅子偷偷给撤了。等谈完话,大臣们回头再想坐,却现椅子没了。这一下他们就猜出了皇帝的潜台词,从此以后御书房里,大臣都要站着跟君主说话。

    想坐,除非皇帝赐座。

    李宪搬来座椅,心道:官家哪里对别人这般亲和过?除了王大人,谁都不曾有这样的待遇,连韩琦、欧阳修这几位名声响亮的大人也没这样的荣宠!

    王广渊应了坐下,言道:“不知官家连夜宣我进京,可是有什么大事儿?”

    只要一想到自己身边最信任的人却不得不离开京城,赵顼就一肚子气。如今自己要找他商量事情,还要这般偷偷摸摸的。

    这是为了拉拢太皇太后的势力,赵顼不得已做出的妥协。此事全因司马光那一本请求罢黜王广渊的奏折而起。

    当初赵顼一看到这本奏折,就大雷霆。他至今都记得司马光奏折里的内容:“臣闻明君之政,莫大於去奸;忠臣之志,莫先於去邪。陛下不知臣无似,使待罪宪府。受任以来,於今逾月。而寂无所纠,诚负大恩。伏见直龙图阁、兼侍读学士王广渊,以小人之质,有倾巧之材,外依政府,内结近习……”读到最后这段话“陛下即位以来,未闻放黜奸邪,以警群臣。广渊于朝列之中,为奸邪之尤者……”他已经恨不得把手中的奏折撕碎了,再扔出去!

    司马光竟然叫朕“放黜奸邪”,还说“广渊为奸邪之尤者”,这纯属污蔑良臣!广渊在朕还是太子时,就与韩维一起辅佐朕,素来尽心尽力。而朕一朝登基,也是全靠他出谋划策。

    赵顼自然猜得出司马光此举必是太皇太后所授意。

    哼,赶走朕身边的智囊,就想拿捏朕、控制朕,是准备将来弄个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吗?前朝仁宗爷为了从刘太后手中夺回实权花了十来年的时间,现在母后不提垂帘,太皇太后倒想违了祖宗规矩?他气得咬牙切齿,愤恨难平。过了许久,他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又觉得奏折中隐含了些别的意思。难道说太皇太后察觉到那件事了?这么一想,他就阵阵心惊,赶紧把王广渊找来商量。

    那时的王广渊只是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儿,赵顼才算松了一口气。

    王广渊告诉他“太皇太后此举不是做给官家你看的,而是做给宝慈宫那位看的。”这么一说,赵顼立刻就明白了,大概是祖母也慑于母后之威,故意作低伏软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