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是非曲直父子争-《东吴之孙策》
第(3/3)页
没有停留,孙坚手中长板甩下,比之刚才尤过之而无不及。
陈氏一个妇道人家,哪里吃得消,衣衫尽乱,黑发散漫,哪还有半分端庄模样。刺耳的叫声割心裂肺,孙策来扯,想将陈氏推开,可是奈何力小,加之被压着使不上力,挣脱不开。趴在一旁的孙朗看见,红着眼睛,也扑了过来争着要护母亲。这样,三个人你拉我扯,谁都争着把圆臀往长板上送,你来我往的惨叫声,场面瘆然。
如此打了半刻,陈氏昏厥,孙坚亦是累得湿汗沾襟,微喘着气一把将长板丢得远远的,嘴里骂咧几句,便自顾自地走了。
将军一走,四周早不忍睹视的众人连忙将三人扶起。
“孙策给我跪着!”谁也料想不到,孙坚去而复返。恶狠狠地环视一圈,“我看谁敢动他!”
已被众人扶起的半昏不醒的孙策,听到此话,当真推开左右,“扑通”一声跪下,梗着脖子一动不动。
众人无奈,只得先将陈氏与孙朗送去医治憩养。
走出院门,孙坚面色平静,先前的怒色却是转瞬消逝不见。
“将军可安?”
突兀的声音,孙坚抬头。
只见来人鹤发长眉,年岁不小,纶巾青衣,一看便知是位德高名望的大儒。正是先前被孙策从强盗手中救下的那名长者。
孙坚躬身行礼。老者笑着扶起:“将军救在下于囹圄,何必多礼。”
孙坚一笑,也不做作:“诸事缠身,不周到处还请先生不要见怪!”嘴里客气,可孙坚的眼中却未有半分愧意。
一时雄主,难成大事。
只从他对自己的态度,老者心中已经有了评价。孙坚的威名,传遍四海,他也早有耳闻。可孙坚只当自己文弱位低,故而面露鄙夷之色。要知道,他轻视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人,而是全天下千万读书文人。勇则勇矣,匹夫之勇罢了。
“哪里哪里。”老者摆手,道:“我闻院中多吵闹,是有祸事?”
“不肖子无礼,执行家法而已,惊扰先生了。”
“我观令公子年幼却勇谋足备,将军当以善言循诱之,如此,方可堪成大才!”
听老者话语,孙坚面显不愉,多有不屑。
“吾长年在外,家中事多难顾全,此子若再不约束,岂非误入歧途。况且世道艰辛,人尚无食,不以武力不知珍惜。”
老者大笑:“盛世文政乱世武治,将军说的极是。少公子既有此异禀,将军何不请人教授?”
孙坚点头,似自语:“这武学吾自能传授,可这兵法经文……”
忽而抬头注视老者,目闪精光:“未请教先生名讳?”
老者已明其意。要不是心有苦衷,加之受人救命之恩,以他清幽孤高的性格,断然会严词拒绝的。可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啊。
心下一叹,老者浅笑点头:“在下王生字怜民,河南郡人氏,亦读过几年书,在郡里任过微末文职,后来得罪权贵不得已弃官回乡,做了几年私塾先生。终因瘟疫家中罹难,只剩我半条命漂泊半生、流难自此,若将军不弃,鄙生愿为少公子启蒙解惑,尽授所学。”
孙坚大喜,紧握其手:“如此,小子就拜托先生了。”
老者面色一转:“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希望将军给我安置个清静的地方。”
孙坚点头:“这个自然。”
灼日烈阳之下,年幼的孙策茕茕而跪,来往的人只是对他看了一眼,摇头叹息,饱含怜悯。孙策却只当不见,他不需要同情和怜悯。一味如此,只因心头的那一股气,一个自己顶天立地的准则。或许别人只当它是孩子气,可正是这般,他才要证明给那些人看,我孙策,无错。
就是此刻,牙龈紧咬,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成为王者,一个能够拯救苍生、制定准则的王者。
终于,他眼前一黑,昏厥过去。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