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嘉靖牌殿试-《寒门巨擘》
第(3/3)页
策论题目很长,约摸三百字,大意是写自己当皇帝以来已经有三十余年,顺应天意,可是在做皇帝的任上自己还是有诸多过失的,如今大明的百姓也不见得都能安居乐业,实在是朕的过失,请众位学子们能畅所欲言,多说些好的见解出来,如果朕有什么过失,也希望各位学子能指出来,朕从善如流,自然会酌情采纳云云。
反正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一众学子从这么多考试中趟过来,这样的题目自然是顺手拈来,好不轻松,明显大多学子在皱着眉头写完那青词之后眉毛这都慢慢的舒展开了,如今要求自己针砭时弊,学子们哪个不是刀子嘴?
李卫国也是有些从容,寻思起那日自己所写的那篇《抗倭疏》,略加改动,这就要誊誉上去。
当初科试那篇文章被贴出,还稀里糊涂的被胡宗宪呈到上圣上面前,相信此时再把这样一篇文章拿出来应该成绩不算太差,而且自己也与那嘉靖有过一面之缘,相信人皇帝老儿该也会给个人情分,一甲前三不敢寻思,给个二甲进士出身,日后再中个朝考庶吉士总该不难吧?
由此李卫国这就开始全神贯注的誊录。
在这么个时代混的久了,李卫国也学会了事事走心,这里不是后世那样的开明时代,有些事儿有些话你不能乱说,由此其实在誊录的时候李卫国的心里也没闲着,忽然寻思起来嘉靖皇帝的生平。
嘉靖皇帝是以藩王的身份入的京师。
当初明武宗朱厚照壮年离奇死亡,且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朝中杨廷和等人这就根据皇家规矩迎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可不料这个嘉靖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才刚当皇帝没多久,这就提出皇考的问题,想要立自己的父亲为“恭穆献皇帝”,朝中大臣皆反对,这就是有名的“大礼仪”之争。
等等,嘉靖在这考题里说什么自己当皇帝三十几年,顺应天意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里边有什么考究?
寻思到这里,李卫国忽然停笔,若有所思。
按理说大礼仪之争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如今的嘉靖也早已稳坐大明这钓鱼台,自然没有必要再拿这件事出来说,可是嘉靖说的要学子直抒胸臆,指出他的过失,为国为民献策,可是真的?(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