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唯恐天下不乱-《唐朝败家子》


    第(2/3)页

    阴弘智痛心疾首道:“殿下,这不是好现象啊,这么一丁点的事情皇帝陛下下旨斥责,往后再有点事情,说不定就会……”

    当此之时,李佑心中再次浮现起阴妃书信里那句“前汉临江王旧事”,心中不禁剧烈震动。阴弘智这经意的半句话,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如果再有犯错的举动,说不定接下来就是下诏问罪,甚至是直接废黜王爵。

    想到这些可怕的后果,李佑顿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个情形着实有些太过可怕了。

    “齐州的事情怎么这么快传到长安?”李佑现在关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他所有恼怒集中的地方。

    阴弘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根本用不着回答,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不外乎三种可能。要么是皇帝在齐州有密探,要么是谢逸和徐孝德,他二人现在已经合二为一,要么就是王府里的权万纪。

    至于真实答案究竟是哪一个,就要自己怎么想了。

    很遗憾,齐王殿下对自己的长史全无信任,笃定是权万纪向长安告状,于是乎对权万纪的恼怒更加深重。

    有些事情不用多说,齐王李佑的心思几乎全部写在了脸上,权万纪又不傻,自然是知道是什么缘故。

    于是乎他对李佑有一个解释:“殿下您是陛下的爱子,陛下下旨并非是为了斥责,而是希望殿下您能够改过自新,所以才有了几句责备之语,殿下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如果殿下能够改过自新,臣愿意上疏为殿下解释。”

    权万纪这番话说得还是相当诚恳的,他这样说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一来是向李佑剖白自己,表明自己并未向长安告状。同时也是职责所在,在权万纪果交到不好齐王李佑,等于是自己失职,有负皇帝所托,很难向的李世民交代。

    所以他寄希望于李佑能够改过自新,然后上疏向李世民来保举。某种程度上也是追求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如此情形,李佑也不好在过分苛责什么,局面暂时得到缓解。

    果然权万纪上疏之后不久,李世民的诏书便又来了。但是诏书的内容比较有意思。对权万纪所谓教导劝谏失职的罪责完全不当回事,免于责罚,但仍旧斥责李佑先前的过失。

    李世民的做法大概和后世家长的教育方式相通,对旁人宽松,对自家孩子严苛。同时因为早年吴王李恪的踩踏农田之事。已经苛待了一回权万纪,这一回再这样有些不合适,所以李世民谅解了权万纪,当然了权长史本身就没什么大错。

    至于李佑,李世民大概没有多想,认为李佑是自己的儿子,严厉一点无所谓,也好让他认识到错误,时时自省,严父出孝子嘛!

    但是很可惜。李世民有些忽略了李佑的本性和心智,以及齐州的具体环境。

    权万纪没事,自己却受到申饬,在李佑无疑问是权万纪出卖了自己。什么狗屁帮自己解释保举,分明就是将自己摘的一干二净,然后把脏水全部泼到了皇子身上。

    李佑本来就心胸狭隘,再加上阴弘智等人的一通挑拨教唆,李佑便笃定了这个结果,对权万纪的厌恶之情达到极致。

    心情不好,李佑便想要出门散散心。驰马打猎什么的,但是权万纪却跳出来阻止。声称不让齐王殿下出城,现在该留在府中好好自省,不要和一群小人来往。如此方不负皇帝一腔教导之心。

    权万纪此人性格耿直,不够圆滑,虽然是一片好心,但方式有些问题,对方似乎并不十分领情。

    齐王李佑对他的成见也就越来越大,不能和权万纪当场翻脸的情况下。只好回到城内。

    但是李佑也不能就此彻底消停下来,他又将昝君谟梁猛彪等人招募回来,整日里在王府比武嬉闹,为的就是和权万纪唱反调。

    到了这个地步,齐王李佑和长史权万纪算是彻底分道扬镳,背道而驰,矛盾也积累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

    这样的情景,被有些人里,自然是格外高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