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佛門修行,師徒相見-《逍遙小儒仙》
第(2/3)页
“既是超脫,必定要往道去,若在道中,正覺與圣道,又有何區別?不過稱謂之差而已。”
金蟬面上始終帶著笑意,“施主的說法,頗有萬法歸一的韻味。”
“但法師并不認同?”李長安將目光移向金蟬。
金蟬說道,“彼岸之后是何等景象,無人可知;正覺與圣道,是否相同,自然也無人可知。”
李長安笑了笑,這和尚有意思。
拐著彎說自己胡謅。
他也不以為意,隨即換了個話題,“在下一直對佛門修行之法心生景仰,可否請法師解惑?”
金蟬頷首,“施主有向佛之心,小僧自然愿傾囊相授。”
“佛門修行,首要便是皈依,對應人間九品之境界。”
“此境界可有何說法?”李長安問道。
“皈依,便是皈依佛門之意,誦讀佛經而有所感悟者,皆稱之為皈依。”金蟬據實已告,并無半點遮掩,
“此境界無神通,僅僅只是誦經悟法。”
“而后是八品惠信,修的便是十信。”
李長安的目光微微一動,這十信的說法,是不是和自己知道的十信心一樣?
金蟬解釋道,“十信,也稱之為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法心、戒心、愿心。”
“此十信成滿之人,謂于佛法成信不退者。”
李長安眼中的神色悄然流轉。
果然一樣。
此十信之法,與《華嚴經》中提到的菩薩五十二位階,一模一樣。
他想了想而后問道,“佛法成信不退,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佛法有倒退的可能?”
金蟬點頭,“十信位沒有滿足之人,如果聽聞甚深佛法,往往會心生煩惱。”
“我見、情執嚴重者,當他聽到善知識所講的了義佛法和自己信受法師所講的法不同時,甚至會犯下誹謗正法、誹謗善知識的大惡業。”
李長安道,“按照法師所言,此十信頗為難學。”
“不過才八品境界,便如此晦澀,往后豈不是越發困難?”
金蟬搖頭微笑,“佛門之法浩瀚繁多,劫難越多,證得的果位便越發珍貴,此皆一飲一啄之因果。”
“此境界僧尼,有一劫成滿,也有萬劫方得成滿者。”
“佛門有經文,可助修行,通常二三年間便可修成。”
李長安點頭,“倒是在下孤陋寡聞了。”
金蟬含笑,有機會傳授佛法,他自然高興,遂繼續說道,“七品境界謂之禪藏,此境界修十住位如幻觀。”
“往后六品謂之悟空。此境界修十行位之陽焰觀。”
“一切法猶如陽焰,好像太陽曬在遠處熱沙地上,熱氣反射上來,空氣晃動猶如有水流動,然而智者知道那個水是不真實的。”
“而后五品境界稱之為夢羅漢。修十回向,證實人生如夢,一切皆無得無失,證得如夢觀。我性、凡夫性消除,進入‘性障(貪嗔癡慢疑)永伏如阿羅漢’的境界。”
“四品境界名為地藏。修十地。此境界可一步登天,悟得七地,可成菩薩,若修得八地,即可成大菩薩。”
“三品境界,乃超凡脫俗之始,稱之為菩薩。”
“此后二品境界,可稱大菩薩。”
“一品境界,便是凈土佛。”
佛門九品境界,金蟬只是稍作解釋,李長安對照來看,發現與《華嚴經》中所說,相差仿佛。
只是越往后,越覺得不對勁。
這凈土佛,又是何境界?
他不禁想起在血海之畔遇到的地藏。
地藏最后說的八個字,讓他印象深刻。
佛修大道,眾生修佛!
李長安眉頭微動,地藏和金蟬所說的佛法,定然有所區別。
他放下心中的疑惑,看向金蟬,“不知法師目前在何境界?”
金蟬有問必答,“小僧目前尚在五品夢羅漢之境。”
李長安朝金蟬抱拳感慨,“想不到法師此般年歲,便有如此修為,當真驚人。”
金蟬笑了笑,“施主修為,尚在小僧之上,小僧擔不得施主如此夸贊。”
“承蒙法師謬贊,在下與法師有此般緣法,不如你我二人趁此機會論道一二,如何?”
“合該如此……”
……
就在李長安因金蟬之名,與金蟬同行之時。
東岳郡城之內,
顧衛道正埋首于書桌,處理從各地傳回來的金部與諜部文書。
關門弟子李長安失蹤三年,大漢的發展并未停止,反而在他的操持之下,繼續迅猛發展。
時間一點點過去,顧衛道處理的各地文書,已經堆得跟小山一樣。
直到外面的天光逐漸暗淡,顧衛道才恍然抬頭,放下筆。
起身活動一番筋骨,看著窗外只剩一般的如血殘陽,顧衛道臉上的皺紋更加深了幾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