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十字路口-《光绪中华》
第(2/3)页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我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的时候,大英帝国自从德国在布尔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起全面挑战以来积累的怨气和愤怒,终于在用了两年的准备期后,大英帝国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政界军界的一系列走马换将本来就是一个政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而大英帝国随即而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更为这个信号添上注脚。
在中东地区,从内志到汉志(两者合并为今沙特阿拉伯),到格什姆岛,到霍尔木兹岛,大英帝国全面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为了防止德国违反有关巴格达铁路的协议,英军开始在科威特屯驻重兵。在巴勒斯坦方向,英国开始支持犹太人,在波斯方向,奥斯曼土耳其为他的摇摆不定付出了代价,英国支持统治波斯的卡扎尔王朝向土耳其发动了低烈度小规模的边境战争,以作为向土耳其的警告。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英国和俄国之间如今已经呈现出一面倒态势的大博弈可以先暂时放一放。
而在远东和欧洲部分,英国的攻势将从本年度开始。
数个外交代表团同时被派往以下国家:意大利,土耳其,希腊,中国。
在愚蠢的土耳其苏丹因为在中东方向的战事而对英国的使节表示了最严重的不满,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德国靠拢的倾向之后。大英帝国的决策立即发生了变动,意大利得到了英国人扔出来的第一块糖果。
意大利人得到保证,如果意大利对北部非洲如今的局势有所不满的话,英国将在适当的程度上支持意大利对如今掌握在土耳其帝国手上的利比亚的任何行动——只要意大利愿意。
而希腊也得到意外的第二块糖果,如果他们有兴趣,他们可以派遣军舰到南方的克里特岛看看那里的风光。
鉴于土耳其这数年来的不良表现,加之俄罗斯的国力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颓势,土耳其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所以,在欧洲巴尔干部份一直到中东这一块庞大的地域上,英国人不用派出大批的军队参与战争,就可以完成他们所需要的形势变化。
对这一切,德国人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无法要求盟友意大利放弃英国人赏给他们的那一大块糖,他们更加无法要求希腊人。他们只有给奥斯曼土耳其一些口头上的支持,尽管德皇的警告声音依旧响亮,但是英国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已经能够适应德皇这种声音。
随着这一系列动作,亚欧非交界的这一片土地上的势力的洗牌将不可避免,持续的时间长短,将根据英国人的意愿而定。
而在远东,外交部给我传回来的消息是英国人再次要求给皇家阿姆斯特朗船厂增容,或者是在附近择地再建一个船厂。
在外交部无须请示就直接驳回后,英国人转而请求觐见我。收到外交部的请旨,我能够预料到来者不善。
果然,外交大臣寇松在两天后得到我的觐见许可后,绝口不提先前的船厂改建项目,而是另辟蹊径,重新另外提出了一套合作方案来。
合作的中心内容简单而又令人震惊,英国自即日起,全面支持中国的海军军备扩张计划,并且可以在技术方面与中国立即分享大英帝国所有的保留内容,任何中国感兴趣的问题,大英帝国都将全力给出答案。
而他们所要的回报就是在两年内,中国海军在除开协同作战项目上,全面与英国合作,包括分享长江以南的海军港口,弹药和燃料等补给,最核心的一条便是无偿租借马尼拉港两年,期限很短,只有两年。
当然,这是低限度的版本,如果中国这两年中,愿意在英国与德国的任何形式的冲突中,以直接参与的方式占到英国一方,譬如派出舰队参与南太平洋上的舰队对决,那么大英帝国将在中法越南问题上,无条件的站到中国一方。英国将负责劝说法国离开越南,如果法国人拒绝的话,只要有需要,英国愿意在两年后将中英联合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中国方面。
“这么说,两年内贵国将对德国人动手?”这无须太多智慧,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得到这个答案,我沉吟道:“朕如果说不动心,那就是假的。朕看得到收益,但是朕需要时间剖析一下危险。”
我不置可否的回答着,合上英国人呈进的文件,交给寇连才着他送交总参谋部徐世昌,合上手看了看寇松道:“贵使远来辛苦,上次北京和会没见过贵使吧?”
“没有,那时候我正负责殖民地事务。”寇松鞠躬道:“陛下请费心,事实上您也知道,如果贵国继续现时的立场的话,对于贵国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微笑着,他抬起身子来,迎上我的目光道:“陛下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考虑,至于陛下所忧心的风险,无非是德国人将断绝对贵国的技术支援或者其他。如果陛下愿意的话,我国可以在合约上担保贵国的任何损失,都将由大英帝国负责。事实上陛下也知道,贵国的造船界如果能得到我国的支持,那么贵国的任何损失都将是值得的。”
虽然他的语气不是那么好听,但是我当然不会在面上发作出来,笑了笑轻摇摇头。
“也许陛下还会担心这份合约如果公诸于世的话,将使贵国的立场出现无可逆转的变化,也许这时候要陛下您表明立场有点过早。。。”他犹豫了一下,像是下了决定的样子道:“这一份合约,可以是一份密约。大英帝国将不会对外界公布合约的内容。”说完两手一摊,似乎什么话都说完了。
他的条件即使没有到达底线,也差不多了。我再无兴趣继续跟他胡扯,点了点头招呼送客,自己则站起身来,向我修葺一新的办公室——原养心殿小书房走去。
第(2/3)页